低血压的人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?
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,保证均衡饮食及足够睡眠,尽可能保持生活作息规律。
低血压患者入浴时,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,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。
谨慎使用镇静药(地西泮等)、降压药(氨氯地平等)。
低血压病人应该怎么吃?
荤素兼吃,合理搭配膳食,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,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。
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,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,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、铁、铜、叶酸、维生素 B12 等「造血原料」的食物纠正贫血,改善低血压症状。以增加心排血量,改善大脑的供血量,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。此类食物包括猪肝、蛋黄、瘦肉、牛奶、鱼虾、贝类、大豆、豆腐、红糖及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伴有食少纳差者,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,如姜、葱、醋、酱、糖、胡椒、辣椒、啤酒、葡萄酒等。
与高血压病相反,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、高胆固醇饮食。氯化钠(食盐)每日需摄足 12~15 克[1]。此外,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包括动物脑、肝、蛋、奶油、鱼卵、猪骨等,可适量常吃,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,使血压上升。
体位性低血压的人需要注意什么?
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,可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,以便明确诊断,对症治疗,避免晕厥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危险情况。注意健康饮食,保持足够营养摄入,不可过饥和过饱,禁止酗酒。
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,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。
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,也可给药物治疗。
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,建议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,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,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,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,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,升高血压,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[2]。
体位性低血压的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在使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时,必须提高警惕,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。预防的方法有:
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,最好静卧 1~2 小时,或蹲位至站立时要动作缓慢,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,应继续卧床休息[1]。
用药后,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,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。
避免大量出汗、热水浴、腹泻、感冒、饮酒,这些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。
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应该注意哪些?
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可以在日常中尝试穿弹性袜、用紧身腰带。
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宜先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,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,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,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。也可以在站立之前,先闭合双眼,颈前屈到最大限度,而后慢慢站立起来,持续约 10~15 秒钟后再走动,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[2]。
另外,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更容易适应血压降低的变化,也可通过淋浴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。
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,如鸡蛋、鱼、乳酪、牛奶等,多喝汤多饮水适当增加盐份摄入。
低血压病能不能献血?
患低血压的人不建议献血。
虽然低血压的人血液可以没有任何健康问题,对别人没有影响,但低血压本身会对自己产生影响;而且,我国红十字会要求献血者血压必须在 90~140 / 60~90 mmHg 的范围内,脉压差大于或等于 30 mmHg 才符合献血标准[1]。